服务热线:95566信用卡热线:40066 95566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关于中行 > 中行历程
网银登录

努力争取侨汇,积极支持抗战(1939年-1945年)

抗日战争爆发后,政府急需进口大量军用物资,外汇需求骤增;同时出口贸易又因战争关系受到阻碍,增加出口收汇十分困难,外汇供需差距逐渐扩大,因此努力争取侨汇就显得更有意义。中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,在海外设有多处分支机构,因此财政部责成中行统筹收集侨汇。中行努力克服战争带来的困难,积极办理侨汇。

一、克服战争困难,积极组织和解付侨汇。1938年5月,厦门沦陷,民信局和银行同业的侨汇业务多数陷于停顿。中行利用鼓浪屿租界的条件,直接解付临近地区侨汇,同时派员接运侨信绕道送到泉州,由泉州支行疏解侨汇。后又在永春、涵江等地添设机构。由于中行解付侨汇迅速安全,南洋各民信局纷纷委托中行代为解付,一时福建侨汇几乎全部集中到中行代解。

华侨巨子陈嘉庚曾在《南洋回忆录》中评述此事:“南洋侨胞逐月内汇寄家之款,总计不下千余万元,间接增厚国家经济力至大。数月前敌陷厦门,波及潮汕、闽粤海疆受制益甚。而各地原有银行或缩或停,一部分信局则乘机取利,抬高手续费,于是我侨胞寄汇信款颇感困难。幸中国银行负起责任,遍设办事处于闽粤内地各城市乡村而谋补救。款无论多寡,地无论多远,路无论通塞,皆乐于收汇,而汇水又甚低廉。”

二、增设海外机构,组织侨汇金融网。抗战前期,为了进一步吸收侨汇和战时需要,中行在海外陆续增设了18个分支机构。中行还与邮汇局订立“吸收侨汇合作原则”,规定凡中行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或已有代理行的地方,由中行承揽侨汇。在国内,则不论付款地中行有无机构,均尽量利用邮汇机构设点普遍、投递迅速的优势,委托邮汇局解付侨汇。

三、动员侨资内移。欧战开始后,中行意识到东南亚一带已成为日军南进的目标,便广泛动员侨胞考虑自身资金安全,设法将资金内移,或者投资或者移作存款,支持国内抗战和生产建设。居住在泰国、缅甸、越南等地的侨胞,因当地有外汇管制,侨资内移比较困难。但在中行的协助下,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,1940年仅泰国华侨汇回国内存储的款项就有两亿多元。

中行在战时努力争取侨汇的工作收到了很大成效,对支持抗战和维护战时金融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
一、中行成为经收侨汇的主力。抗战前4年(1937年到1940年),全国侨汇汇入累计40.5亿元法币,为同期财政收入的126.8%,平均每年汇入侨汇10亿元左右,抵补贸易入超绰绰有余。中行经收的侨汇在全国侨汇总数中所占的份额,1939年为14%,1941年增加到46%,太平洋战争开始后,尽管整个侨汇收入时增时减,但是中行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50%左右,成为经收侨汇的主力。

二、经收侨汇过程中,中行主要海外分支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39年到1945年的7年中,中行经收侨汇共折合法币35.7亿元,如果将侨汇补助金计算在内的话,解付侨汇汇款超过160亿元法币。1939年,新加坡中行经收的侨汇占全中行侨汇总数的97%;1940年,纽约中行经收的侨汇约占全行总数的25%左右,以后逐年增加到75%;1944年,伦敦中行侨汇汇入也增加到总数的20%。

相关服务